今天上午去听熊老师的课,今天课程的主题是利用经济分析方法探讨社会问题,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对接起来。一上午下来,信息量非常大,一些观点非常有见地,下面将主要内容梳理一下。
###问题1: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庭?
在中国社会里,尤其是古代社会,家庭非常重要。古代的家族一般非常大,比如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府,不论大事小事,都有荣宁两家协办,宁国府的新媳妇隔三差五要来荣国府给贾母请安,宁国府的贾净去世后贾宝玉也要过去守灵,元妃省亲是两个家族共同的荣耀,当然最后抄家也不分彼此。靠姻亲关系,贾、王、史、薛四大家族也形成攻守同盟,有福共享,有难同当。
提出一个问题,为什么家庭在社会中如此重要?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家庭是国家的缩影,把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可以把国家治理好。儒家教条里非常重视家庭的重要性,并制定了详尽的家庭规范。
但只谈儒家,故事只讲了一半。要回答上述问题,先做一下头脑体操。消防队员与交通警察之间有什么区别?消防队员与交警不仅工作性质不同,更重要的是工作时面临的危险程度有明显区别。交警独自在马路上指挥交通,只需严格按照交通规范操作即可,但是火灾现场,问题层出不求,危险瞬间而变,要求消防队员必须相互合作关心照料,最大程度降低危险,消防队员之间情同手足,据说台湾消防队队歌的名字是《你是我兄弟》。
在古代,危险不如火灾现场那样急迫,但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里,饥饿时时刻刻威胁人的生存。尤其是大旱季节,庄稼颗粒无收,凭个人力量无法生存,人们只能依靠家庭的力量,相互借粮,度过难关。因此,大家庭成员之间守望相助,形成一种对抗危难时刻的保险机制,这个保险机制需要诸如孝道之类的道德规范维护。
孝道是跨时交易。子女刚刚出生,需要父母时刻照顾,而当父母年老,按照孝道,子女要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。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来,父母对后代的照料,换来了年老时后代对自己的照料,因此孝道可以看成是一种跨时交易。
关于孝道是一种跨时交易,我不反驳熊老师的经济学观点,但我也认为,父母养育自己的后代,未必都是来交易后代对自己的照料。在动物世界,养育后代也极其普遍,但是后代照顾年老父母却很稀少。在人类文明早期,年长者也总会走入深山自生自灭,不给家庭带来过多负担,随着文明进步社会经济发展,当人们有能力照料年老父母时候,孝道就产生了。我想这里经济学做的是事后的合理性解释,并不能说明孝道产生的根源。
###问题2:为什么大陆车辆摩擦比港台多?
中国文化里有五伦:父子有亲,长幼有序,夫妇有别,君臣有义,朋友有信,五伦规范了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君臣和朋友间的准则。这些准则是工具性安排,具有功能性意义,降低了人与人间的交流成本。
古代社会,生活范围狭小,低头不见抬头见,五伦很好地界定了行为准则。然而现代社会,生产生活方式显著改变。虽然居住在一幢大楼里,甚至是对门,但却像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,没有一点交集;大街四处奔跑的汽车里,互相之间形同陌路。深受儒家影响的国人,没有与陌生人交流的法则,因此行为中就不免有些莽撞粗糙。中国社会缺少第六轮,一个人和陌生人的关系界定不清楚,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游戏规则还没出现,而现代社会就是要建立陌生人之间关系法则。
日本有个娱乐节目,叫做“三十三人三十四脚”。游戏的法则很清楚,三十三人排成一排,将每两人的脚绑在一起,然后看这三十三人组合跑得多快,获胜一方往往是团体协作能力最好的。台湾引进节目后,也大受欢迎。
这项活动很能锻炼小朋友与他人协作的能力,被称为“群育”。据说大陆派出少林武僧去日本参赛,不出意外获得冠军,真是搞笑!最近,大陆也喜欢引进我们友好邻邦的娱乐节目了,诸如“爸爸去哪儿”“好声音”之类,而且火得一塌糊涂,我不觉得这种标榜明星的节目有什么好处,卫视们应该做点更实际的事。
培养与别人相处的能力,群主性运动是很好方式。有人反感中国大妈的广场舞,不过我认为广场舞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。广场舞是一种小众文化,是一个圈子,一个网络,小众文化越多,社会越稳定。现在常听人说“中国梦”,总感觉莫名其妙。用脚趾想想,一个人怎么会有能力能够和国家联系上。
###关于写论文。
原则有如下几点:
写文章的技巧: